编者按:从2020年9月水运湖的微风走来,学院本科2020级经过四年的成长与发展,即将带着深厚的理工印记,奔向全新的未来。正逢求职季、毕业季,设此“卓越远航·与‘理’向未来”报道专栏,记录、分享法社学子的成长经历、欢喜时刻、心得感受,营造良好毕业就业氛围。
主人翁简介:李彬,学院本科2020级法学专业毕业生,毕业去向:对外经济贸易大学 国际法学 研究生。2023年秋招期间,获得安徽海螺水泥集团 法务岗 offer。在校期间,担任了法学2004班生活委员,参加了高等院校英语能力大赛,获得了湖北赛区一等奖。
转专业后的苦行军
大一就读于管理专业,大二转专业进入了法学专业学习,这是改变我大学生活的一个重要转折点。法学是个磅礴的社科门类,一个人究其一生也难能掌握其中的一角,细分专业方向的选择尤为重要,对于我这种半路出家的法学生来说。在转专业一周要用三四天晚上补课的苦行军历程里,我依然抽出时间尝试考(法律英语证书)LEC、参加“华政杯”全国法律翻译大赛、了解海洋法系国家的法律传统等。
那段时间孤军作战、道长且阻、筚路蓝缕启山林,纵然迷茫辛苦,但如对道路不假思索只会让我更加痛苦。抉择催人坚定,大三下学期,我坚定了国际法和涉外法律是我将要走的路,不管以后是深造还是工作,这将是我的启明星。
投身秋招的浪潮
2023年9月,积极响应号召,我投身到秋招的浪潮里,学习之余就主动去“逛”招聘会,找个工作保底也好,认真准备考研也好,找工作和考研并不冲突,找工作得有这种“逛”的精神。
我最满意的一份就是“逛”出来的。9月的一天,我跑去“逛”东院珠海企业的组团招聘会,“逛”完了广场的双选会就去“逛”就业大厅,虽然之前没有不知道就业大厅里有没有招聘活动,有没有对口的企业或者岗位,但来都来了,厚着脸皮在这些企业里看一看、问一问、聊一聊也是很难得的经历。恰巧安徽的海螺水泥集团来东院就业大厅开宣讲会,恰巧我在东院的就业大厅“逛”,恰巧海螺的HR碰面把我拦住问我学什么专业,恰巧海螺正好当年就缺一个出海业务的涉外法务,恰巧我觉得这个公司还不错……
之后的两个星期里,因为有大一到大三积累的经历和锻炼的素养,我顺利地通过了初筛和三轮面试,拿到了安徽海螺水泥集团法务岗的offer。幸运也好,命运也罢,我在这件事上深深见识了就业“信息差”的威力,找工作要放开眼界,主动出击。
积极备战考研
对外经济贸易大学国际法学硕是我的考研目标,国内第一批获批国际法博士点的只有“北、武、厦、贸”四所高校,对外经济贸易大学国际法的实力毋庸置疑。
十月份我开始政治学习,在刷题筛出自己不会的知识点后,全力攻关不会的难点。英语是我一直学习的科目,从2023年年初就购买了单词书,认真背诵,看单词网课,做笔记。通过反复练习、模拟实战等方式针对性地提高完形填空、作文等应考能力。虽然准备时间不是特别长,加上大学期间积累的政治和英语基础,最终在公共课上,考了159:政治79,英语80。
备考对外经济贸易大学国际法一共有“民、刑、宪、理、诉、国、经”七门专业课,一百分是法律英语,二百分是中文试题,也是十月开始,花了两个月左右的时间。因为报考学硕在复习中重点比较明显,可以认真梳理往年的试题,了解学校老师的研究领域,摸透出题人的喜好、规律,对于把握复习的重难点有很好的准备。再加上有了工作的保底,备考过程更坦然,考场发挥也很顺利,最终专业课考了216。后来的故事发展就是,初试375,在200多人中排名第五,最终顺利通过复试,拟录取。
在面对毕业选择时,我们总是能听到各种各样的声音和建议,也会有很多矛盾和纠结的时刻。找工作也好,考研也好,在我自己经历下来,无非就是要认清自己的基础、锚定发展方向,明白自己想要什么,做长期主义的打算,作短期主义的努力,攻克一个个小目标,确定一个个大方向,多尝试,多出击,多一点自信和勇气。不要怕失败,大不了重头来过。
通讯员:李彬,编辑:张梦贤,审核:靳敏