编者按:自2021年9月在求索的海洋中扬帆起航,学院研究生们经过三载磨砺与深造,即将以更加成熟的姿态,踏上人生新征程。恰逢求职毕业季,每一位努力奋斗的、勇敢向未来的研究生都值得“被看见”!特设“卓越远航·与‘研’绘未来”报道专栏,记录展现研究生们在求学求职路上的不凡历程、成功瞬间与深刻感悟,共同营造出坚定信念、勇往直前的良好毕业就业氛围。
主人翁简介:高海威,院2021级公共管理专业硕士毕业生。录用单位:某中直单位。
认识与心态不可或缺
我认为凡事都需要做最坏的打算,我们既然选择了考公这条路,就需要认识到:(1)公考上岸的是少数,第一次上岸的更是少之又少;(2)备考之路是寂寥与苦涩的,一人一座,日复一日;(3)不要去赌自己一定能上岸,我在备考时一直关注着家乡企业的宣讲,虽然只拿到了一个待遇一般的offer,但是给自己留了一条后路,这样备考时心里才有了底气。只有清楚认识到了这几点并依然坚持考公,这才算是一个真正决心上岸的人,而不是“气氛组”。
科学的备考笔试
在备考前,我建议先把自己的毕业论文做好。我认为最晚也要在研二暑假时就要着手写作了。这样才能保证自己在备考时不会因为毕业论文而心力交瘁。
准备笔试时,可以先挑一套老题做一做,对笔试有个初步认识,再去看课。我们看课的目的是为了掌握快速做题的方法,好的方法就用,自己不理解的就放弃,简单的课程倍速看完,多做题收获更大。
行测每一部分备考方法不同:(1)资料分析是绝不能放弃的,资料分析做得快才有时间做数学,才能拉开分差,为了提速,我刷了一本《资料分析1200题》,我的资料分析速度从原来的四五十分钟进入到了三十分钟以内,大有帮助;(2)言语、逻辑也是重点拿分部分,需要积累与方法,这两部分较弱的同学可以学习老师的方法,如果自己有做题思路则更好;(3)图形推理比较特殊,往往需要灵感与经验,灵感虚无缥缈,而经验可以积累,我关注了一个公众号,每天做一篇图推练习的推文,见得多了做题也就有了思路;(4)常识与数学,是最难见成效的两部分,考查范围太广,可以半放弃,学有余力的可以看看数学;(5)考场上千万不要钻牛角尖,不会的果断放弃,行测不仅考查知识,更考查取舍。
行测说了很多,但这不代表申论不重要。申论的学习一定不能懒惰,改掉只看题不动手写的坏习惯。申论是有字数限制的,很多人并不能掌握自己的答题字数,这需要大量练习,而且真正写下来与自己在脑子里想是完全不同的。我学习申论的时候,买了专门的答题本来练习,逐渐摸清了申论的答题要领。
成套刷题环节时,我的做法是全真模拟,每天一套。尽量按照考试时间来,答题卡、涂卡笔都要备上,把每一次模拟当做考试对待。行测成套刷题时需要形成自己的做题顺序并固定下来。申论也是同理,如果实在不想次次都写大论文,可以不写,但是论文的基本框架要列出来。
面试需要练习与积累
面试报班有没有用?报与不报,看自身需求,基础实在薄弱可以考虑报一个,但不要指望一个短期班可以把你从不敢张嘴培养成口吐莲花,这不现实,报班只能培养你的基础能力,教你遇到不同类型的题该怎么答,是一个保基本的作用。
我认为面试真正应该准备的是,多练、多积累。
每天都要张嘴说,大声说出来你对这个题的看法,像真正的面试一样,全真模拟。找同学、朋友甚至是一对一老师,说给他们听,他们给你建议,找出不足。如果没有条件,也可以用手机录下来自己的答题过程,在回放中找自己的不足。
积累方面,我认为需要积累的是对你报考岗位的了解,对报考地区的时事的掌握。面试准备时期,下载人民网APP、阅读报考地区的当地新闻,这样的积累才是有用的。试想,你是考官,你是喜欢对本地区有着一定了解的人呢还是满嘴空话全是模板的人呢。
不要放弃
最后,我想说的是,一定不要放弃!我国考笔试的时候,还剩不到30分钟,但是我还有资料分析和数学部分,当时我差点就放下笔不考了,还好我没有放弃,成功做完了资料分析,甚至还做了一两道数学题。
在面试的时候,我遇到了完全没见过的题,很有难度,这个时候更应该咬咬牙坚持下来,在规定的时间内把你想到的有条理地说出来,不要怕不对,说肯定比不说强。面试不仅考察答案的正确,你的仪态、自信程度、思维逻辑以及语言表述也是重要的方面。
“天生我材必有用”,一时的挫折阻挡不了我们前进的步伐。我相信我们每个人最终都能找到属于自己的价值。
文:高海威
图:高海威
编辑:吉成霖
审核:靳敏